• 关于我们
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始建于1923年,初名青浦县立初级中学;1956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改称青浦县中学;1978年被确立为县重点高中;1999年易址新建,更名为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跻身上海首批现代化寄宿制高中;2005年成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截至2025年,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66名,其中特级教师2名,正高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69名,拥有硕士学历者27名,市“双名工程”后备人选、区名优教师40余名。现有39个教学班,1648名学生。学校创建于动荡不安的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逐渐发展壮大。一百多年来,一大批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教师,始终以弘德明志、启智为民、助力民族振兴为己任,恪守“崇德务实,育才成才”的办学宗旨,筚路蓝缕、弦歌不辍,不仅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志士英才,更在青浦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树立了典范。近年来,学校结合自身发展历程,提炼形成了“磨炼育人”办学理念,大力实施育人模式创新、教师专业成长、管理机制优化“三大工程”,成功实现了从“区县重点中学”到“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再到“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三级跳”,成为青浦老百姓心中认可的好学校,以及区域内一张响亮的教育名片。立足新时代,学校紧紧围绕“走在前列、做好示范、当好窗口”的整体思路,高标准推进校园建设与内涵发展,不断创新教育改革举措,持续放大“磨炼育人”品牌效应。“磨炼出素质、磨炼即成长、磨炼促发展”,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同。当下,学校紧抓普通高中“双新”改革契机,积极探索育人方式转变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新模式,进一步丰富“磨炼育人”办学理念内涵,打造以“三思”为核心的特色课堂,构建“五育融合”一体化育人体系,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管理高效、质量一流”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先行区领航校。回眸过往,青浦高级中学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学校是享誉全国的“青浦实验”的策源地,也是上海一期、二期课程改革的实验校。一代代“青中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传承百年办学传统和红色基因,持续在办学结构优化、教育品质升级、办学能级提升上发力,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与鲜明的品牌特色,扛好青浦教育“示范窗口”建设的使命,担起“教育强区”的历史责任,全力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全校上下深耕“磨炼育人”办学特色,不断做强“磨炼书院”与“龙舟文化”两大品牌项目。主动对接国家教育改革方向,创生了“根与芽”环保社团、微电影社、戏剧社、DI创新社、CAD设计社、3D打印社等一批市级知名学生社团,学生在上海市乃至国内外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每年有近一半高三学子被985、211高校录取。办学以来,学校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上海市健康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more]
  • 校园新闻
11月11日,一场以地理教学与水资源保护为主题的跨学科研讨会议成功举办。杨玲“拔尖计划”团队中来自地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成员齐聚一堂,围绕金泽水库水质监测、地理实践课程设计及跨学科合作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与环保意识搭建了交流共享的平台。活动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先是由青浦高级中学王耀平老师对《探访上海生命之源》这一案例进行了说课分析。她以金泽水库为切入点,从水库简介、教材分析、课标分析、研学实践、教学设计这五个方面对本次课程进行了深度的分析。课程设计包含水系、水质、水量三大部分,通过“实地考察 + 课堂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复习地理必修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然后团队成员从课程设计以及后续跨学科项目的可生成资源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大家认为可以将金泽水库案例拓展为跨学科项目,联合化学、生物等学科共同开展研究。其中,化学学科可聚焦水质成分分析,生物学科可深入研究水中藻类生长规律,多学科协同探索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方案。为深化学生对水源保护的理解,研修活动中大家还提出了多样化的成果输出形式。除传统的报告、论文外,鼓励学生制作金泽水库水质模型、编排水资源保护主题舞台剧等,通过丰富的创意形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成果,让水资源保护理念更易传播。
为探索AI赋能教育实践路径,推动跨学科融合课程创新,2025年11月8日,杨玲特级教师工作室教师赴江苏省天一中学开展考察交流活动。天一中学作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以“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在科技创新教育与跨学科融合课程建设领域成果卓著。学校深耕研究型人才培养,依托完备的特色实验室体系与多元化课程架构,为学生搭建了“做中学、研中学”的实践平台,是区域内推动AI赋能教育与学科融合创新的标杆学校。当日上午,在天一中学冯丹沁主任、蒋建明老师的引导下,老师们实地探访了应用物理学习中心、生物组织培养室、人工智能实验室、STEM创客学习中心及药用植物中心等特色场地。整洁有序的实验环境、先进的智能教学设备、富有创意的实践场景,直观展现了学校在研究课程建设上的深厚积淀。蒋建明老师同步介绍了学校研究性特色社团与选修课的开展模式——通过“社团+选修课”联动,将学科知识与真实问题结合,助力学生提升自主探究与实践能力。专题分享环节亮点纷呈。朱丽霞老师以“智能生态鱼缸”项目为切入点,结合国家RISC-V战略定位与当前教学痛点,深入解析基于RISC-V的AI创新教育项目开发逻辑,分享了跨学科融合课程在校本化实施中的设计思路、资源整合方法与教学评价体系;龙宁强老师则从生态系统构建、智能硬件开发、软件与AI系统搭建、情绪价值设计四个维度,对“智能生态鱼缸”项目进行全方位拆解,呈现项目从理念到落地的完整路径。此外,蒋建明老师结合自身专业成长经历,讲述了天一中学学生项目研究课程的发展变迁,强调“真实问题驱动”的课程设计理念;冯丹沁主任介绍了学校“三类丰富课程”(丰富课程、丰富活动、丰富经历)体系,指出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从“学科兴趣”走向“科学领域探索”,着力培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杨玲特级教师则聚焦“高中生物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以“家庭湿垃圾处理”“鱼菜共生系统探究”“芳香植物‘趣’探究”三个典型案例为依托,详解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流程、4P实施路径与4S指导策略,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可直接借鉴的实践方法。活动尾声,与会教师围绕考察见闻、学习收获与自身教学困惑展开热烈研讨。此次交流不仅让老师们明确了跨学科研究项目的选题方向与实施路径,更在课程转化、核心素养培育等关键问题上获得宝贵启示,为后续开展AI赋能下的跨学科教学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11月5日,青浦高级中学基础教育集团迎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工作实地督导。此次督导在青浦高级中学图书馆三楼举行,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专家组对青浦高级中学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开展督导,专家组成员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资料查阅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集团办学成效。蒋伟勇校长代表集团校作了汇报。在报告中指出,青浦高级中学基础教育集团以青浦高级中学为核心校,汇聚毓秀学校、青教院附中、青教院附小、崧文小学、凤溪中学、须经中学等6所成员校,形成了紧密型办学共同体。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育英才的办学宗旨,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治理体系高效运作。集团建立了以章程为核心的治理结构,通过需求清单、问题清单、资源清单三张清单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精准落地,各成员校协同联动顺畅有序。二是师资建设成效显著。集团创新构建特级工作室+种子团队+研修基地+教师流动的多维培养模式,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立交桥。通过推动教师跨校流动,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教研共享深度融合。集团组建联合教研组,常态化开展共同备课、同课异构、同步课堂等活动,推动教研科研一体化发展。大思政一体化、科技共享等项目已成为集团特色品牌。四是学生共育特色鲜明。集团打造五育并举、活动联动、资源共享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磨炼杯、龙舟节、科技夏令营等品牌活动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多元平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集团也清醒认识到在教师人事统筹、成果提炼推广、流动教师跟踪培养等方面仍需加强。对此,集团已制定详细改进方案,将通过构建协同-保障-激励三维机制、搭建成果推广体系、完善教师跟踪机制等措施,持续提升办学质量。 此次实地督导既是对集团办学成果的检验,更是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契机。青浦高级中学基础教育集团表示,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精神,深化紧密型集团建设,为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最后围绕指标专家作了反馈,专家们肯定了集团校以往开展的活动和取得的成效,同时在联合教研、资源共享、教师流动交流等方面提出宝贵的建议,希望集团校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更加注重材料和经验的积累,祝愿青浦高级中学基础教育集团校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