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园地 >>党员风采
奔向我的理想国
发布时间:2004-12-29 09:09:04   发布人: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7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对于面临着一个不可信赖的世界因而恐惧、失望的青少年来说,信任就意味着使人豁然开朗地领悟到人生的真理、人的存在的真理。       ――(奥)布贝尔

  说真的,虽然我就读于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但我却从不认为自己会真的去做一名教师。四年大学走过,我仍只是喜爱我所选择的专业――中文,却从未想过要去选择这份职业――教师。
  即使在大三的下学期,我还抱着继续钻研古典文学的念头准备考研,直到必须完成的毕业实习到来之际,我才真正迈入课堂。实习是在母校的高中,跟着我的老班主任开始一板一眼的听课、备课、试教……直到做了见习班主任,我发觉心底里某个潜隐的欲望被唤醒――好为人师。那一刻开始,我发觉我的骨子里天生就有引导他人、教化他人的欲望,而这种潜在的情感一旦找到了一个正当的渲泄途径,简直就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于是,我告诉自己:“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一味的对着书本而不接触人,心灵会极速老去的”。于是,怀着对“速朽”的恐惧,我决定走向“八卦中的生门”――讲台。   
  曾经,我以为做老师备好课、教好书才是最重要的,可是从几个孩子身上,我的这一观念得到彻底的改变。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前苏联)马卡连柯

  一个男孩子,一个会羞怯的看老师的男孩子让我有些意外,毕竟这个年头回答问题还会脸红的男孩子并不多。开学后不久,一次阅读课上的误会似乎伤到了他的自尊。于是,我向他道了歉。但随后几天的课上却发现他总是趴着,我知道他并没有原谅我的误会,下了晚自习我问他为何趴着,是不是还在生我的气。他说他头痛,我说希望他不是一个气量狭小的男生,同时还告诉他男孩子不可以没有自尊,但也不可以不宽容。他只“噢 !”了声,就再没话了。有一天他把校园里捡到的表送到我办公室,我问他为何不交给班主任,他低声说:“不敢”。我心中一热――他信任我了!那之后我就一直在想,也许我可以藉着这份信任带他走出羞怯,走进阳光。
  那是期中考后第三天的晚上,收到他的短信:“我数学40物理60英语大概不及格怎么办?”“我不想读书了,我也不想活着了!”“我不适合读书甚至生活。”……   
  我心中一惊,他竟如此敏感而又脆弱!我马上发出了这样的短信:“我们不是彻底输,只是暂时‘没有赢’!”“你努力过吗?如果这样你就一定不会失败,因为真正的失败是不去拼搏。”“海明威说过:‘英雄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击败’愿意做英雄吗?”“‘有一种倒下叫站起’这是我高中时最喜欢的一首现代诗的题目,你应该明白你跌倒的地方就是你继续前行走向辉煌的起点。”
  从那以后,我们之间的短信交流便不曾间断过;从那以后,他就很少会有长时间的消沉;从那以后,他的成绩便在缓步提高;从那以后,他脸山的笑容就时常灿烂。


  ●男孩子生性自由,不善服从;对待他们,当以诚恳和率直的态度,帮助他们建立起勇气。
                 ――(法)蒙田

  我是在军训结束的告别会上开始注意他的――一个高高、黑黑、瘦瘦的男孩子,因军训期间他表现的较散漫,所以班主任要他先来发言。他有些无奈的站起来,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买进来的!我知道我的成绩不好,表现也不大令老师满意,但我会努力的……”。言语之中感觉到他有些自卑,有些倔强,也有些要强。他目前需要帮助,而我想帮他。
  他的第一篇随笔中,他说为了改变大家对他的不好的印象,决定以后只穿校服。他还谈到自己的爱好:金庸的小说、Beyond的歌。我一阵狂喜――金庸的小说、Beyond的歌都是我的强项!
  初中时偷偷地喜欢上了金庸的小说,大二的选修了它,大三时系统的研究了小说中的民族意识、宗教观念以及主人公的处世态度和拼搏经历。而Beyond则是我高二起就开始喜欢的摇滚组合,Beyond坚持不懈、积极奋斗的精神、健康的生活态度是让人对其摇滚乐另眼相待的理由。我决定以此为我们交谈的切入点。
  于是,有一个晚自修,专门和他聊了很多。告诉他别人的印象不是一件校服可以改变,关键是具体的行动。之后告诉他金庸和Beyond都是我的最爱。最初他略带怀疑的看着我,直到我讲起金庸创作的全过程和Beyond十年不懈的地下乐队的奋斗经历,于是他对我深信不疑,毫不设防的与我谈心。就这样,他认同了我作为老师兼朋友的身份,愿意接受我的建议和引导,做错事的时候肯接受我的批评和规劝,学习成绩当然也渐渐有了起色。

●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合适地加以训练,是可以成为骏马的。
――(捷克)夸美纽斯

  这是一个极度骄傲而又冷漠的男孩子,他骄傲的眼神、百无聊赖的表情、散漫不羁的肢体语言让我注意到了他。随笔当中偏激的理论和他对人对事的那份不屑溢于言表。随笔中他说他渴望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自信具有无与伦比的商业头脑,他崇拜比尔・盖茨,确切的说,他崇拜盖茨退学创业的经历,他认为在这里读书是对他才能的扼杀。
  因我的读书内容很杂,这些成功人士的传记我也都有所涉猎。于是我用每个人物的具体经历来告诉他――成功的前提是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和经验所造就的独到眼光。我送了他一本西屋公司总裁马克・麦可马克写的《哈佛学不到》,让他了解成功人士的第一步是如何迈出的。慢慢的我发现他在课上坐得稳了,认真听了。直到一天我在他的随笔中读到了这样的话:“虽然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不得不承认,你的确在改变我的思维方式。”我终于释然了。
  我知道这样的事例,大概每个老师都经历过,但对于初为人师、初登讲台的我来说,这一切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认识到讲台是自我实现的阶梯,是奔向我的理想国的大门。
  我爱这三尺讲台!

奔向我的理想国 无悔的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