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园地 >>党员风采
永远的记忆星空
发布时间:2005-09-21 00:00:00   发布人: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6,004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永远的记忆星空

                          ------记青浦高级中学优秀共产党员夏桂林老师

 

   人不能没有过去,也不能忘记过去。

   夏桂林老师从“一本笔记本”、“二十本照相簿”、“三大箱书信贺卡”和“一块镜匾”回忆了自己四十年教师生涯,向全体党员述说了他的浓浓的“讲台情结”。 

   初次踏上教师岗位的夏老师在他以前的班主任老师赠送的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四句话:境遇比差于我者、修养比高于我者、学问比深于我者、贡献比大于我者。这短短的四句话一直陪伴着夏老师的教师生涯,成为他的行为准则。在十二年的民办教师岁月里,他一边和农民并肩劳动,一边孜孜不倦地挑灯夜读、自学创作,不仅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而且为自己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完成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习后,他回到了故乡金泽中学执教,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成为一名公办教师。在恢复高考之初,为一个有着36名学生的班级培养出了18名大学生,成为当时小镇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

热爱学习的他,一直有着阅读的习惯,每年都要自费订阅十几种报章杂志,为自己加油充电。同时积极投身课改,年年都有论文写作,年年都能评优获奖。他认为用好用透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二法门。基于他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大力提倡学生自能阅读和自能写作,他所教的学生的高考成绩、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二十本大小不一的照相簿和三纸箱的信件贺卡记载着夏老师从教四十年来和他的学生之间化不开的师生情结。在转化后进生方面,他有着自己独到的方式。他认为老师的教育,应该象水一样,无处不流淌,无处不渗透;永远不要伤害一个人,不然他的心灵就会跟石头的伤口一样,虽然不会流血,但却永远不会再愈合了。他负责管理的2003届学生中有72位后进生,他全面分析,对症下药,为各班主任老师提供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供他们在工作中参考。结果,三年中没有一个学生受过任何处分,没有一个学生因意外而受到伤害,高考本科率达到历史最佳水平。他和全年级老师一起,创建了有校史以来的第一个市劳动模范集体。

十几年来,青浦中学和上海武警五支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共建单位,为智力拥军、培养军队干部作出了长期的贡献,获得了市政府的表彰。这其中夏老师功不可没。年年被派到部队上预科班的语文,他不仅在文化课上对这些武警官兵悉心辅导,还在生活中帮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的困难。给战士小徐四处购买外语课本;给战士小危的妈妈联系就医;给战士小王联系就业------。哪怕是素不相识的人只要他们求助于夏老师,他总是想方设法、满腔热情地帮他们。此外,他还应部队的要求,为干部们开设了“军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辅导班,每周六上午开助动车去机关给干部们上课,受到了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

1996年初夏,夏老师的母亲患癌症住院,医生预计她只有2个月的生命期,要求他多抽点时间陪陪老人。面对操劳一生的母亲病成这样,他的心头阵阵的酸楚:父亲常年工作在江苏,是母亲一手拉扯五个孩子成人。到了最后的时刻还是因为工作不能满足这个小小的要求。又是一个周六,部队有课,夏老师到病房向母亲辞行,母亲一边叫着“儿子、儿子”,一边拉着他的手久久不肯松开。夏老师强忍着泪水,向老人家说明了情况,毅然跨上自行车向佘山方向进发。为了工作他只能愧对家人。

作为分管学校外省市学生的领导,他不仅平时天天在学校,还陪伴他们度过每个国定假日,做到让外省市学生的家长“放心、安心、开心”。2003年非典肆虐时期,他住进了学生宿舍,为的是安定学生的情绪,每天晚上为学生测量体温。先后有8位学生有发热症状,他坚持一个人陪同学上医院,坚决不要其他同志接触,一去就是后半夜二三点钟回来。学生和舍务老师都感动地说:有夏老师在,大家就心定了。

夏老师现在是桃李满天下了,其中有几个成为他现在的同事,他们都十分清晰地记得夏老师对他们的谆谆教诲,在夏老师榜样力量的引领下,他们都迅速地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对于有病的学生,夏老师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联系医生送去鼓励和关怀;对于家境困难的学生,他不仅教育他们自强不息,发奋学习,而且在经济上接济他们,使他们顺利读完高中考上大学。有一位非常贫困的学生,他一直资助到他读到大学二年级,直到家里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对于有各种各样行为和思想问题的学生,他首先和他们交心,做他们的朋友,接着会晓之以利害、导之以行为,慢慢地扭转他们的不良轨迹。

87年开始,为了满足更多学生的渴求,他以文学社的形式进行系统的语文辅导。只要愿意接受帮助,无需准备交费,不问来自何校,统统有教无类。他做事认真,辅导有方,所以收效显著。有人说他不收钱傻,可是他却乐此不疲,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在有偿家教盛行的今天,这样的老师是多么稀有!

除了在学业上帮助学生进步之外,夏老师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上的引导,在校党支部的领导关心下,他坚持21年办好青年党校,培养了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21年来,党支部培养了75名学生党员,上千名入党积极分子。他一直说:我要做一个人师,而不能做一个经师。因为他知道,要建成一座高楼大厦,必须要求把每一块砖摆正。

正如印度传说中的那样,两条河流的交汇之处,必定是圣地所在。夏桂林老师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汇之处,也必定是个圣地,这是一个充满师爱生爱的所在,这是一片永远的记忆星空!

 

喜讯 生命因教育而灿烂